VISION

Android手机到底差在哪?

Android手机都有那些问题?

职业的原因,身边经常有朋友询问iPhone手机与Android手机的优劣,但由于了解的片面导致无法组织出系统化的语言,正好今天有位魅族的哥们阐述了Android几点很重要的问题。

同时也能看出苹果在同样问题面前的优势是什么,但!从三星目前的高市场占有率来看,获得成功的却未必是如此众多的优点,或许对于用户尤其是中国用户来说,两三点显而易见的优势更能决定购买行为,大屏幕、拉风可能更“有用”。所以我不推荐因为文章说哪个好就要购买,手机和其它商品一样,都是为了让人体验到快乐和方便,只要自己喜欢就好,消费本来就是非理性的产物。

可不可以说,苹果的成功靠的是大手笔的推广,但他们的绝对优势在于对质量和设计的追求,设计之美,贵在细节背后的体贴。

1 Back(返回)

Back 和 Menu 是键盘机时代遗留的经典交互问题。今天 Menu 基本淡出,但是 Back 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而 Android 的跨 Apps 画面切换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这是典型的技术狂人决定的反人类的设计。技术上看起来很牛,但是为用户制造了一个迷宫。很少有用户对三次 Back 后出现什么画面有信心。

而对于操控的愉悦感?“可控”,“可预测”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基本的东西。

2 Push(推送通知)

Google 不强制所有 Apps 使用系统提供的推送机制造成了很多 Apps 自己实现推送。

结果是费电,实现的方式各有不同,而且消耗更多运算能力。

iPhone 用小的多的电池达成更长的使用时间,统一的推送构架功不可没。

3 SDCard 空间

历史遗留的脑残问题。有人说过就不展开了。

4 设计

有个段子是说 http://Google.com 如此简洁,是因为这个技术驱动的公司开始根本就没有靠谱的设计师。

Google 一直是一个工程师驱动的企业。而且这个传统悲剧的延续到了 Android 上面。

你能相信面向消费者的产品,自己的图标都不能保证大小一致吗?但是, Google 真的发布过这样的 Android 系统(注意图标的大小,还有下面名称之间的间距):

5 通用 vs 专门

Android 是为了大多数硬件而设计的一个通用 OS ,结果就是对特定硬件的优化不够深入。

而 Android 手机的更换周期(四到六个月),又让手机厂家无法吃透硬件特性。

这导致了很多问题,比如摄像头的硬件昂贵,但是软件优化垃圾。 CPU/GPU 参数惊人,但是体验仍然不成。屏幕出身名门,但是很少有厂家愿意加一道工序去校准色彩(目前只有苹果和魅族)。

总之, Android 标准系统,软件无法充分挖掘硬件能力。

最后的话

但是,对于商业成功,深入的优化系统,认真的整合软硬件挖掘硬件能力,甚至设计从来都不是关键。

价格,换代速度,参数等等,配合强大的推广资源,品牌代言,才最容易在市场上攻城略地。

违反以上几点成功的企业,其实只有苹果。其一,是他们真的把设计和体验做到了位。其二,是真的有能关注体验,而非参数的媒体和消费者群体。苹果高额的推广费用,可以打到他们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