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ION

科技界富翁和顶级运动员的 8 个相同之处

当科技浪潮袭来,中间人群逐渐分化,此时的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成为世界顶尖的高手,要么成为占绝大多数的庸众。

Cal Newport 在他最近的新书《Deep Work:Rules for Focused success in a Distracted World》(深度工作:在这个注意力不断涣散的世界中保持极度专注的原则)中这么说道:

能够让自己进入到「深度工作」的状态,具有这样本领的人现在是越来越少。而最后,真正拥有这种技能的人成为了佼佼者,他们将在科技浪潮的冲击下泰然自若。」

 

沈阳app开发

 

接下来的 8 条策略,是亿万富翁和世界顶尖运动的 8 个相似之处,它能彻底颠覆你的工作思维方式,并将你提升到极度专注的状态中。

 

1. 不要害怕尝试,哪怕这些尝试会遭来别人的指点与嘲笑。

象棋史上,在世界顶级棋手圈子里有一些固定的象棋策略,它们不会受到任何质疑,被所有人尊崇。它们被写在书里,所有在象棋路上艰辛前进的棋手们都绕不开它们。

但是如今,电脑开始持续不断地击败顶尖棋手,这些被人奉为经典的策略开始逐渐遭受质疑。而当人们分析电脑在下棋时的策略时,棋手们都惊呆了,也被逗笑了。原来电脑出奇制胜的策略竟然是所有人都为之不屑的招数,这是任何一个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象棋爱好者都会做出来的「傻事」,它跟传统教学中的经典理论完全背道而驰。

电脑可不像人,它不会捧着一本教学书一板一眼的学习,它是综合场上每一种情况后进行缜密计算,理性考量后得出来的结果。为了能够在电脑跟前夺回人类在下棋领域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尊严,棋手们不得不推翻过去的教学,开始质疑长久以来所信奉的理论。

象棋世界冠军 Magnus Carlsen 在接受 Business Insider 采访的时候这么说道:

「你不能依赖于书力所教给你的内容,有些时候它是有益的,有些时候它是有害的,总是有例外情况,每一个棋局都不相同。」

不管你身处什么行业,总是有一些教条的准则在指引着你的思考,而且往往这些准则都会挂上「最好的做法」这个头衔。但是,生活是复杂流动着的,每一个举动都需要进行全盘性的思考与分析。

对你适用的那一切未必适用于我。 与其不断地研究决策是怎么来的,还不如尽可能地去做出最优的决策,不管它是标准的还是非主流的。只要你是有理有据,正如计算机在象棋中计算的那样,那么你就能够依循理性的路径走向理想的彼岸。正是那些在别人眼中看起来很好笑的举动,往往在关键时刻推了你一把,让你走在人前。

 

2. 意识到你并没有落后

在体育以及其他竞赛活动中,人们往往在比赛接近尾声的时候使出全力,这个时候往往也是奇迹诞生的时候。但是当比赛的天平毫无悬念地倾向于另外一边,那么双方在比赛最后都会懈怠下来。

准备获胜的那一方会放松,而落后的一方则很容易就放弃了比赛。

人总是这么容易欺骗自己,告诉自己跑在面前的人们已经形成了第一个集团,其实只不过是懒惰失败找的借口而已。而当你重新调整思路,相信自己从来就没有被别人落下多远,振奋起来后,有关失败的幻觉就自然而然破灭掉了。他们也是人,有什么无法超越的呢?一种从心底而生的紧迫感会让你使出全部力气,给自己超越他们留下了一个可能。

请永远记得,「比赛要结束了,比赛要结束了。」

 

3. 以尽可能少的手段去做尽可能多的事情

我们是如此的痴迷于手段、工具。这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我们似乎只有凭借某些外在条件,才能维持我们那平凡无奇的表现。

就比如说,人们总觉得自己会因为喝了咖啡之后才会工作效率提升,事实上根据研究表明这完全是错觉。我们喝咖啡只是为了保持原有的工作状态不下滑而已,而一旦我们脱离了它,整个人的工作状态立刻下滑下来。

最近在 Kickstarter 上还有这样一款闹铃,你只有双脚站在上面之后闹铃的声音才会停止,以这样的方式逼迫人们起床固然会很有趣,也很聪明,但是我决计不会依赖它。一个自身没有足够驱动力的人,哪怕是再聪明精巧的工具对他来说也是无济于事。

我们是要成为自己的主人,而不是成为某些数字产品的奴隶。我们不一定非得有最棒的软件辅佐才能开启一段事业,我们也没有必要拿到世界最好的吉它才能弹奏歌曲。Jason Fried 以及 DHH 曾经在《Rework》这本书中这么写道:

「吉它演奏家往往会说这样一句话:『旋律藏在你的指尖。』 你可以从 Eddie Van Halen 那里买来一把同样的吉它,但是当你弹奏的时候,曲子还是能听出来是你弹的而不是 Eddie 弹的。而 Eddie 如果手上有一把非常糟糕的烂琴,可是旋律出来之后大家闭着眼睛还是能一下子认出来是他。」

所以将自己从这种对外部条件的依赖感中抽离出来,试着凭借自身的意志力起床而不是依赖于一个闹铃,试着一天工作里不用喝咖啡但是精神依然饱满。要从内在来激励自己而不是凭借外部事物。

以最少的手段去做最多的事情。

 

4. 提升你的责任感

责任感带来约束力,要求你不得不去以创新思维去思考问题。责任感将你置于更高的层面,让你目光汇聚到一点,你会将结果看得非常严重:这是有关生与死的区别!

以最正确的方式去接纳责任感,不仅不会让你的人生满是负担,反而会让你的生活切换到「容易模式」。这就像是给你自己注射了「激励用类固醇」,一种极度渴望实现一切的心态和一种马不停蹄的紧迫感。

你知道你自己没有任何借口逃离。

 

5. 亿万富翁的秘诀:尽早地去打造一支以你为核心的团队

「你的梦想越大,你的团队就越重要。」- Robin Sharma

咨询服务公司 Charfen 的 CEO,同样也是 EPT 的创始人 Alex Charfen 曾经说起亿万富翁的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很舒服。

这里的舒服并不意味着他们都穿着拖鞋睡服来上班,而是他们只需要去做他们最擅长的事情,其余的事情完全可以甩手教给团队去处理即可。

很多人听到这话肯定会下意识的说:那当然,谁让他们是亿万富翁呢?!但他们恰恰理解错了。团队是他们成为亿万富翁的原因,而不是亿万富翁当了之后所带来的结果!

Charfen 在他 20 岁出头的时候在他朋友家做客。他朋友恰好就是一名亿万富翁,Charfen 吃惊于眼前有一个 30 多人的团队为他们两个人服务,其中还有专门的司机。Charfen 忍不住问他的朋友:

「这么多人在你眼前晃来晃去,为你服务,难道你不觉得尴尬吗?目前才是早上 11 点,至少刚刚已经有 10 多个人为我们服务过了!」

他的朋友这么回复道:

「这里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有其原因,都有其价值,我们是一个团队,一起成长,一起去打造某个东西。如果我把他们的工作抢着干了,那么他们肯定会不舒服,甚至会产生无端的担心。他们也清楚身处自己的岗位越是能为我做得更多,我们这个团队就会前进得更快,所有人都会为此而受益。」

亿万富翁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打造团队,他们愿意去想更加宏大的事情,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

提升责任感并不意味着去做更多,而是引导别人去做更多。

 

6. 你愿意为你的目标付出多少?

Elon Musk 的很多方面在别人的眼中都被视为是「怪人」,尤其是他对于未来的设想上总是让人惴惴不安:他竟然想着要彻底改变世界,让 100 万人移民到火星上!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管过程中存在多少艰难困阻,他愿意牺牲一切都实现梦想。」

Musk 将自己的钱全都拿来砸到自己的公司上面,大部分的决策在别人看来都是站不住脚的。他在能够上市的时候选择推迟上市时间,因为他认为公司一旦上市,有更多的声音会左右公司前进的方向,有可能让殖民火星的计划在半路绕弯。

如果 Musk 能够倾尽自己所有去实现在别人眼中看起来荒谬的梦想,那么你愿意付出什么代价去让梦想变成现实?

 

7. 短期低成本实验

Tim Ferriss 一般来说不会去做那些让他高兴的事儿,他要做就会去做让他兴奋起来的事!

尽管他的愿景一直没有变过,但是他从来没有给自己定下什么长期计划,相反,他给自己定下来的都是三个月到六个月的短期「实验」,在这段时间他倾尽所有能量去完成它,其实他也不知道在这些实验中哪些会成功,哪些大门会打开,所以长期计划根本无从谈起,而他只有在短期低成本实验中一步步地找着通向愿景的途径。

笔者就从 Ferriss 那里学到了短期低成本实验这个方法。有一次我碰巧看到了一篇分享超过 100 万次的个人发展文章,于是就试着进行一次「实验」,也试图让自己的这篇文章获得 100 万次的转发。但是很遗憾这篇文章并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效果,但是却无心插柳柳成荫。Time 杂志上的一个编辑找到我,说是否愿意把这篇文章出售给他。最后这篇文章给我带来了几千名新的订阅者,最后还给我带来了若干名学员。

这只是一次花了一个星期展开的「实验」,却带来了极为深远重要的影响。低成本实验能够频繁地去探索你周围的可能性,即便失败了也不会带来太大的代价,顶多是几个星期,而你从失败中又学到了很多。

何乐而不为呢?

 

8. 心无旁骛,摆脱一切干扰

我们是如此地痴迷于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内容。如果给我们一些闲暇时间,我们肯定就都会抱起手机来刷微博。根据调研,一半的美国人都无法在没有智能手机的情况下专注工作几个小时。根据调研,绝大多数的男人,以及超过一半的女人宁愿忍受疼痛的电击,都不愿意跟自己的想法独处一会儿。

但是,你越是能够专注的在自己的领域中沉浸下来,你就越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并且直接体现在经济收益上面。

「唯一能够克服这一切的办法就是学会接受这种不舒服。我其实跟绝大多数的创意工作者一样,只有参杂了恐惧还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才能让我的创意发挥出来。学会跟自己的想法独处,这固然是让人心惊胆战的事,但确实也是必要的事。」——Paul Jarv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