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ION

学而思能给湾区华人带来什么?

湾区著名的华人论坛上,有人发帖求湾区华人推荐库比蒂诺德安扎大道(De Anza Blvd,Cupertino)上的补习班。有网友回复直击重点,“学而思要来了,准备好。”


在宇宙鸡娃中心的美国硅谷,有3条著名的补习一条街,其中之一就是前面提及的Cupertino的De Anza Blvd,另外还有Palo Alto的EL Camino Real 和MSJ的Mission Blvd。这三条街上充斥着各种补习班,SAT/ACT、钢琴、游泳、舞蹈、绘画等林林总总。学而思硅谷分校便位于南德安扎大道(South De Anza Blvd)附近。


学而思培优在微信公众号上宣布,硅谷分校从最擅长的数学竞赛入手,逐步推出线上和线下课程,为美国中小学生带来数学竞赛培训。


曾经有人把北京顺义家长给孩子开网兜球课程的事,调侃为:这都是湾区玩剩下的。然而这两年补习热和留学热结合,用高考的模式去刷留学标化考试甚至是去复制国外高校所提倡的 “个性化考生”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国内输出到国外的现象,很多移民家长趁着寒暑假带娃回国补习数学乃至英语的例子已经不再罕见,可以说对国内流水线式补习班的需求早就在了。


所以这一次,湾区人民对这个硅谷分校充满了期待,感叹自己终于不必再羡慕国内亲戚家的小孩可以上学而思了。学而思进军硅谷,让硅谷补习班再火了一把,也让美国的补习文化再度显露于人前。


那为什么是硅谷呢?


硅谷人民的推娃热情好比北京的海淀黄庄。有在美华人说,如果不知道如何与新认识的硅谷妈妈聊什么,讨论“补习”、“私校”总能得到共鸣,因为这里的推娃气氛太强烈,前述3条“补习一条街足”足够说明问题。


不同于以前只能从事体力、餐饮、洗衣等行业的老移民,硅谷聚集了一大批IT从业者,他们很多都是国内体制教育下产生的精英。这些高级码农大多从国内顶尖理工名校毕业,然后赴美读研、读博,进入硅谷IT公司,拥有可观的收入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本身受教育程度高,也是教育的既得利益者,对下一代的教育自然有更高的期待值。教育为本不仅是这一代人的路径依赖,同时也是海外移民第一代在陌生国度站稳脚跟所依赖的方式。


而湾区的公立教育不如私立是公认的。


2018年,教育新闻机构《教育周》曾对美国50个州K12公立学校教育投入进行过统计,加州公立学校平均花在每位学生上的钱为9417美元,几乎只有麻省的2/3,排名全美第41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基础设施差,缺乏优质师资,生师比却奇高,一个老师可能要管20几个学生,根本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课业和升学帮助,不论硬件软件都无法满足精英移民们的需求。


举个简单的例子,公立幼儿园5岁才能入园,私立幼儿园的孩子2岁就开始学自然拼读了。所以,不同于麻省家长倾向于进公立学校,硅谷家长对私校的热情无与伦比。


但顶尖私校的竞争无疑非常激烈,想通过入学考试,那就去参加补习班吧。如果考不上,只能进公立或者二流私校,学校课程进度不行,同样得上补习班。而即便考进了一流私校,抱着精益求精未来申个好大学的心态,还是得上补习班。


为了更好的教育,补习班成了硅谷孩子逃不开的命运。


早在1995年,《纽约时报》就曾撰文称补习班是移民通向成功的工具。很多亚裔移民到了美国只能从事简单卑微的工作,然后寄希望下一代能够通过教育,摆脱跟自己一样命运。这是根植于所有亚裔特别是华人心底的朴素哲理,这种心理更多是移民心态,叠加在了亚裔重教育的文化传统上。


亚裔上补习班的热情早已传染给包括硅谷中产家庭在内的美国人,上补习班不再是亚裔学生的专利。在几年前,这些补习机构很少出现非亚裔学生,但现在也出现了越多越多的白人学生。那些以前颇具中国特色的补习班名字,也悄悄变得更加符合美国人的审美。


好大学可以带给孩子好工作和好前途,这是全世界家长的共同想法。怎样才能进好大学,当然是好成绩和好简历。高标化考试分数、高GPA、文体特长、课外活动,有什么是补习、私教推不出来的?早前频频刷屏的硅谷推娃类文章就曾总结过好几种公式,例如: 名校鸡娃标配 = 好成绩 + 1 项体育+ 1 门艺术 + 10 项社会活动。


疯狂的补习带来的效果显而易见,确实有无数亚裔学子通过补习班进入好高中再申请好大学。通过全方位无死角的补习,娃的成绩是从3.4提高到3.8,SAT分数提了不少,简历里也多了乐器特长、数学竞赛奖项、商业比赛、志愿者活动,一切看起来皆大欢喜,但从长远看,这意味着向在一大堆类似材料的优秀候选人里脱颖而出更难了,因为准入门槛被提高了。


College Board 近日发布的SAT年度报告显示,今年亚裔考生均分高达1223分,数学均分637分,阅读文法均分586分,均领先于其他族裔,数学部分领先优势尤其明显。在1400-1600高分段中,25%是亚裔学生,远高于占比8%、排名第二的白人学生。


因为亚裔学生在标化考试中的突出表现,各大高校在实际录取过程中对亚裔学生的SAT/ACT考试成绩要求其实也都高于其他族裔,但事实却是有不少满分学生也被名校拒绝。


其实这么高的成绩完全可以通过补习刷出来,密集的高分也已经不能很好地区分申请人的学术能力,所以包括芝加哥大学、纽约大学在内的很多大学近两年开始不强制要求申请人提供标化考试的成绩,或者限制学生考试次数,或者不接受拼分,就是为了对学生补习、刷题进行限制,给上不起补习班的弱势背景学生更多机会。


除了哄抬分数,亚裔考生追求补习班带来的另一个结果就是申请材料趋同。哪个有用、哪个热门就学哪个,跟风式学习也是中国家长被人诟病之处。


钢琴已经成了大学招生官对华裔申请人的刻板印象。清一色的高分、乐器特长、竞赛成绩、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早已让招生官们审美疲劳。再加上同款申请文书,完全就是同一个模板套了不同的名字,标准流程下的产物优秀得千篇一律,这该怎么选?不如干脆全部拒绝。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矛盾的现象,身为少数族裔的亚裔在教育上取得了空前成功,纽约的重点中学、硅谷的知名私立学校和顶级高等学府里充满了亚裔面孔,远超过亚裔在美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但同时也有越来越多明显在水平线上的华人孩子被拒于藤校的大门之外,让家长直呼受到歧视,比如哈佛招生案体现出来的对亚裔的系统性的区别对待,身为少数的亚裔受到了白人男性般的反向种族歧视待遇。前面成功的学生显然通过过度补习和提前教育尝到了甜头,让自己的利益得到了最大化。然而一次次的成功也不断把亚裔入学的门槛提高,顺带还抵触了美国社会的价值观,让后来者被拒之门外。


应试思维在美国的教育体制下就像是降维打击,只要能够用重复投入和反复练习来达到的成绩几乎都被亚裔拿了个遍,但同时,亚裔的成功也激起激起了美国高校的本能反抗。


类似学而思这样的补习机构能给华人带来什么?跨界学霸李永乐老师曾经用 “旅行者困境” 来解释为什么家长喜欢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当所有人都不计成本地寻求子女教育的利益最大化,而这个最大化的利益往往都是单一又稀缺的名校名额时,那么最终可能所有人都得到了最差的结果,也就是越来越多超出合格线的华人学生受到哈佛大学们持续又系统性的 “歧视”。


 


沈阳App定制开发,请信赖唯思科技!